关于FreeSWITCH文档翻译的意见
本文所指翻译主要指英译汉。
众所周知,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信、达、雅”,通俗来讲就是“正确、易懂、得体”,它实际上是从“内容、表达、风格”三方面来要求译作。但拘泥于以上标准往往会受到很多局限。尤其对于科技作品来说,用上述观点来评价翻译作品则更难保证评价的正确性和客观性。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翻译的本质就是通过语种转换把一种语言的言语所承载的信息转移到另一种语言的言语当中,用该种语言表达出来以传递给目标语言读者的过程,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言语的活动。由此看来,译文是信息从原著传递到目标语言读者的中间载体。因此,翻译包括原著与目标语言读者两个对象。那么,我们在翻译时,除了应该忠实于原文外,更应该考虑的是目标读者。比方说,某件事情或动作,对于原著语言的读者来说可能是习以为常的,但对于目标语言的读者来说可能很陌生或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我们就应该允许译者加入相关背景知识的脚注,或者直接用目标语言读者所熟悉的、类似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当然,我们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讨论翻译,在此,我仅就FreeSWITCH资料的翻译来讲一下我的观点:
FreeSWITCH资料大部分来自其官方Wiki或者邮件列表,是来自全球众多网友的贡献。其作者大部分是程序员或技术人员,因此他们大都不太注重语法和修辞,并且这种网络媒体写起来本身就比较自由,再加上还有好多俚语和网络语言,有不少文章也是出自非英语母语的人之手,就更难保证语法的正确性了,因而翻译起来就非常困难。在此,我主张,遇到某些难以翻译的句子时,尽量把长句拆成短句,在充分了解原作的基础上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Anthony最喜欢写长句了)。因为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读中文的人能理解它,而不是一味地“忠实”原文。
关于英文中的术语,可译可不译。如:没有人会把“HTTP”译成“超文本传输协议”,也没有人把XML译成“可扩展标记语言”。为什么?因为它们应该是众所周知的,至少在技术领域是应该是这样的。但对于某些特定领域的术语,有一些甚至在中文中没有对应的词,怎么办呢?最简单的答案是不译,这些即能最大程度地忠实原文,又不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当然,如果你的水平很高,你创造一个新词也可能成为国际标准,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某些缩写,最好能标注原文。有些书会在附录里列一个术语对照表,但我认为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直接注在正文(用括号或脚注)中较好,而且只需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注。如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电话交换网)、ENUM(E.164 NUmber Mapping,E164号码映射)。当然,对于非专业的读者来说,他们可能还是不知道是什么,如果你面向的是这样的读者,那最好在脚注里(或超文本里)加个指向维基百科的链接(如果有人问“维基百科是什么”该怎么办?)。举个例子,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家电话所在的网络叫“公用电话交换网”,更不用说PSTN了。那么,在某些场合说到它与VoIP的区别时,你也可以称为“普通电话网”或“传统电话网”。
关于标点。标点在文章中也是很重要的。对于括号,可以用英文的也可以用中文的,但必须统一。引号如果只表示一个名字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不用。如上段中的“普通电话网”,如果不加引号,“你也可以称为普通电话网或传统电话网”一句是没有歧义的,我加了引号是为了强调。当然,在本段中,你必须加引号,因为本段中是引用。
当然,如果你的译作不是发在正式的出版物中,而只是在论坛里灌水或贴在自己的Blog上,那就随便怎么写都可以了。
以下是我对FreeSWITCH术语的译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Dialplan: 拨号计划。虽然在Asterisk的书中译为“拨号方案”,但我还是认为“拨号计划”较好。
Endpoint: 终点?真想不出什么词能忠实表达原文,最好还是不译。
ASR/TTS: 自动语音识别/文本语音转换(语音合成)。
Directory: 目录服务。
Events: 事件。
Event handlers: 事件句柄。
Event socket: 事件套接字,可不译。
Formats: 格式。
Loggers: 日志。
Languages: 语言。
Say: 说? 直接不译好了。
Phrase: 短语? 可不译。
Timers: 计时器/定时器。
Applications: 应用。
FSAPI: FreeSWITCH 应用程序接口
CDR: 呼叫详单/呼叫详细记录。
PSTN: 公共电话交换网。
SIP: 会话初始协议。
SIP UA: Sip用户代理。
UAC/UAS: 用户代理客户端/服务器端。
Sofia profile: Sofia配置文件。
VoIP 不译。